跳到主要内容

http 2.0

与 http1 区别

二进制格式

一个 connect 连接 包含很多流(很多 http 请求响应) 每个 http 请求响应就是一条流,每个流都有单独的 id

请求是一条流,响应是一条流

但是各种往返内容可以作为数据帧,在同一条流上来回跑

二进制协议

HTTP/2 是一个二进制协议。

在 HTTP/1.1 版中,报文的头信息必须是文本(ASCII 编码),数据体可以是文本,也可以是二进制。

HTTP/2 则是一个彻底的二进制协议,头信息和数据体都是二进制,并且统称为"帧",可以分为头信息帧和数据帧。 帧的概念是它实现多路复用的基础。

多路复用和数据流

HTTP/2 的数据包不是按顺序发送的,同⼀个连接⾥⾯连续的数据包,可能属于不同的回应。

因此,必须要对数据包做标记,指出它属于哪个回应。

每个请求或回应的所有数据包,称为⼀个数据流( Stream )。每个数据流都标记着⼀个独⼀⽆⼆的编号,

其中规定客户端发出的数据流编号为奇数, 服务器发出的数据流编号为偶数 客户端还可以指定数据流的优先级。优先级⾼的请求,服务器就先响应该请求。

多路复用

HTTP/2 实现了多路复用,HTTP/2 仍然复用 TCP 连接,但是在一个连接里,客户端和服务器都可以同时发送多个请求或回应,而且不用按照顺序一一发送,这样就避免了"队头堵塞"的问题

HTTP/2 是可以在⼀个连接中并发多个请求或回应(多条流),⽽不⽤按照顺序⼀⼀对应。

移除了 HTTP/1.1 中的串⾏请求,不需要排队等待,也就不会再出现「队头阻塞」问题,降低了延迟,⼤幅度提⾼ 。

数据流

HTTP/2 使用了数据流的概念,因为 HTTP/2 的数据包是不按顺序发送的,同一个连接里面连续的数据包,可能属于不同的请求。

因此,必须要对数据包做标记,指出它属于哪个请求。HTTP/2 将每个请求或回应的所有数据包,称为一个数据流。每个数据流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编号。数据包发送时,都必须标记数据流 ID ,用来区分它属于哪个数据流。

服务端推送

HTTP/2 允许服务器未经请求,主动向客户端发送资源,这叫做服务器推送。

使用服务器推送提前给客户端推送必要的资源,这样就可以相对减少一些延迟时间。

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http2 下服务器主动推送的是静态资源,和 WebSocket 以及使用 SSE 等方式向客户端发送即时数据的推送是不同的。

头部压缩

HTTP/2 实现了头信息压缩,由于 HTTP 1.1 协议不带状态,每次请求都必须附上所有信息。所以,请求的很多字段都是重复的,比如 Cookie 和 User Agent ,一模一样的内容,每次请求都必须附带,这会浪费很多带宽,也影响速度。HTTP/2 对这一点做了优化,引入了头信息压缩机制。

一方面,头信息使用 gzip 或 compress 压缩后再发送;另一方面,客户端和服务器同时维护一张头信息表,所有字段都会存入这个表,生成一个索引号,以后就不发送同样字段了,只发送索引号,这样就能提高速度了。

这就是所谓的 HPACK 算法:在客户端和服务器同时维护⼀张头信息表,所有字段都会存⼊这个表,⽣成⼀个索引号,以后就不发送同样字段了,只发送索引号,这样就提⾼速度了